2019年12月20至21日,“中巴昆虫多样性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家自然基金委NSFC-PSF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启动会”在我校石湫校区敬业楼107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联合中国昆虫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主办,由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建设实验室承办。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性项目。它的建成在极大促进中巴经贸和人员货物的交流强度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国外来入侵害虫主要来自东部和南部港口的格局,使得我国西部也成为入侵害虫的重要窗口。本次会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为“中巴昆虫多样性与人工智能”,内容涉及中国和巴基斯坦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昆虫物种自动鉴定系统应用等。本次会议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暨NSFC-PSF(中国-巴基斯坦)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启动会。我校生化学院是本项目主要参加单位,承担部分课题任务。
12月20日,来自巴基斯坦和我国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近60位中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党委副书记潘文代表江苏二师致辞,科研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生化学院负责人和部分师生与会,生化学院院长蒋功成主持大会开幕式。
党委副书记潘文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发展中的江苏二师。中科院动物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朝东研究员代表中方项目主持单位致辞,指出AI新方法、新技术在昆虫物种自动鉴定系统的应用必将为经典昆虫分类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巴基斯坦国家食品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护局副局长Shahid Abdullah先生代表巴方致辞,认为本项目是中巴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巴方将会大力支持和配合中巴两国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特区发展规划厅、中巴经济走廊副主任Ali Jabbar先生致辞,欢迎中方专家到巴基斯坦进行野外考察与学术交流。
研讨会由12个学术报告组成。上午的报告首先由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南京大学特聘教授Norman MacLeod作题为“The Automated Assess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sms from Morphological Data”大会报告,介绍了基于形态学数据进行生物的自动识别和鉴定的最新成果与研究进展。中科院动物所、中方项目主持人白明研究员和巴基斯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uhammad Abbas博士分别就双方的项目及相关研究背景进行了汇报。巴基斯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Rafaqat Masroor博士和华南农业大学Ali Shaukat博士分别介绍了巴基斯坦动物多样性研究现状和在巴昆虫采集以及野外科考的情况。下午,北京林业大学张东教授做“基于形态及分子标记探究胃蝇蛆病病原体的快速精准检测”;海关总署动植司、南京海关吕飞博士做“海关总署关于有害生物图像识别的工作探索”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胡良霖研究员和郭旦怀博士分别就“中国科学院科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集成人工智能平台及其应用:一种时空图像检测的新视角”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新疆大学胡红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Muhammad Asghar Hassan博士和中科院动物所佟一杰博士分别介绍了“新疆昆虫资源调查”、“巴基斯坦脉翅目昆虫多样性”、“蒙古国以及中亚诸国动物资源调查”的报告。朱朝东研究员、戴武教授、刘星月教授和张峰教授分别主持了全天的学术报告,白明研究员主持了中外专家研讨并做总结发言。
12月21日,中巴相关专家继续就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听取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此次会议为我校更好地开展科研等国际合作交流创设了平台。
宋志顺/文张晨岭、尹基峻/图